霂凉

没了的拍找爱发电APP看吧,搜ID:霂凉。

帝师(师徒,MM)140

  一百四十


  云日相辉映,空水共澄鲜。表灵物莫赏,蕴真谁为传?


  一路向南,游山玩水,察查民情,苏瀛觉得有种“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”的舒适恬静,现在更加能理解五柳先生的志向了。


  走走停停,进入剑南道的汉州时,已经一月有余。


  谁知,汉州城门竟然大闭,谁也不许出城进城。此时,城门外已经聚集了很多百姓在叫喊,有的甚至想冲破守门的将士进城,但都被士兵拦了下来,场面十分混乱。


  “请问这是怎么回事?”苏瀛拦了一个行人,问道。


  那人叹了口气,“汉州城郊外有个村落,名叫富贵村,那里面,居然出了疟疾!这病可是人传人,染上就死啊!现在他们村已经十几个染上的了,村里的其他人怕染上,纷纷往外跑,想进汉州城。杨刺史怕全城的人都因此染上疾病,所以只能把城门关闭,阻断传播途径。”


  疟疾从古至今一直是非常厉害的传染病,早在周朝时期就有所记载,早期被称为“虐”,例如:《礼记·月令》即称“民多虐疾”。


  正因为此传染病的可怕,东汉人刘熙在其《释名·释疾病》中释“疟”时,称此病为“酷虐也”:“凡疾或寒或热耳,而此疾先寒后热两疾,似酷虐者也。”


  疟疾多出于秋天的南方地区。原因是刚进入秋季,天气转凉,寒气入体;但有时秋天气温偏高,即所谓秋“行夏令”,热气再侵,就会生疟疾之症。再加上夏秋交替之际蚊虫繁衍密集,通过蚊虫叮咬,会使疟疾大范围爆发传播。


  现在正值夏秋交替之际,加上巴蜀一带的地势原因,很容易先寒后热,并生两疾,最终形成疟疾。


  “汉州刺史没有上奏天听吗?”苏瀛凝了眸色。疟疾太容易扩散传播,如果不尽快控制,不出几日,汉州全城,便都会染上疟疾!


  “听他们说,杨刺史已经上报朝廷了,但是汉州离长安太远,一来一回,需要些时间。现在富贵村是由我们汉州病坊的医师在负责救治,不过已经两天了,病情不见任何好转。”


  “是这样。”一听已经上报,苏瀛松了口气。他曾经教过瑾阳应对疟疾的政令措施,这样就不用太过担心了。


  又想那人询问了一下富贵村的具体方位,苏瀛跨上马,朝富贵村而去。他会医术,总要为当地患病的百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才是。


  。。。。。。


  等到了富贵村,说明来意,那些医师却对身着朴素的苏瀛嗤之以鼻,“年轻人,这可不是你该来的地方,别捣乱,赶紧走!”


  也难怪,这些行医之人大多是知天命花甲之岁的老人,颇有阅历和经验,自然看不上年纪轻轻的苏瀛。


  “众位医师,”苏瀛叉手行礼,“从疟疾爆发到现在,已满两天,病情却仍不见好转,人命关天,还望诸位让余一试,以解百姓病患苦痛耳。若不能医治,鄙人甘愿领罚。”


  苏瀛态度诚恳,言语得当,一时间诸位医师也不好拒接。


  这时,有人走了过来,“何人喧哗?”


  “刺史大人!”那些医师集体行礼。


  “免礼。”是汉州刺史杨征愈。


  其中一个领头的医师回答道:“回刺史大人的话,这个年轻人想给这些身患疟疾的病人看病。”


  “哦?”杨征愈来了兴趣,上下打量了一下苏瀛,“遇到疟疾,寻常人都避之不及,怎么,你不怕?”


  苏瀛回道:“孙思邈先生曾曰:‘人命至重,有贵千金。一方济之,德逾于此。’若能配出治病救人之良方,使百姓免于一死,岂非心之大幸哉?”


  苏瀛神姿高彻,瑶林琼树,缅邈清远,如风尘外物,竟一时让杨征愈也怔愣了。


  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

  “在下,江离。”


  扈江离与辟芷兮,纫秋兰以为佩。


  “好,那就让你试试吧。”


  “多谢刺史大人!”


  。。。。。。


  长安。


  李瑾阳此时刚刚收到杨征愈的奏折。


  “汉州突发疟疾……”李瑾阳读着奏折,脑海中不觉浮现出苏瀛的身影。曾几何时,老师坐在他的身边,一字一句地带着他学习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政策。


  “应对疟疾,首先,是中央与地方医政机构的相互配合。太常寺太医署派人前往地方救治,同时,要准备好足够多的药物,以备无患;地方医政机构的工作,主要是配合中央开展工作,比如负责日常疫情的巡逻以及储备药材等……”


  苏瀛温润的声音不绝于耳,仿佛他仍然陪在他的身边。


  老师,您的教诲,阳铭记于心。


  不知不觉,李瑾阳已经湿了眼眶。


  没有您在我的身边,我一样可以处理好一切。李瑾阳攥紧了拳,表情愈发坚毅。


  “陈平,传太医署令进宫。”


  陈平领命而去,“是,陛下。”

  

  (彩蛋是我画的萌哒哒的小皇帝和老师,上色版,超级可爱😝用粮票就可以看哦。)

评论(57)

热度(941)

  1. 共10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